稳定
随着经验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,人的思想会经历一个成熟和稳定的过程。某种意义上,稳定是动荡的后继,所谓“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”,并且不少人的稳定也大抵是这么达成的。但另一些人却恰好相反,借用唯心主义的一句话,“存在就是被感知”,他们让问题不再存在的方法是——视而不见。
稳定应该是由外而内的,是一种接纳和吸收新信息的能力。当发生一件事时,先尝试用已有认知去解释,解释得通则万事大吉,不然接下来该做的是检查你命题的条件,而不是恼羞成怒开始破口大骂。很多时候只是需要加个限定词,由表及里一步步往底层走,看看加在哪里最合适,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。
允许自己的认知被外界更新也是一种能力,规律都是在一定背景下成立的。有个词叫做适用范围,拿到一条规律首先就该去看它适用于什么,推广是需要尝试的也是极具价值的,毕竟我也相信世界的简洁性与统一性,但推广不是不加思考地乱套,否则最后的结论即使对也只是巧合。还有个词叫做时过境迁,你要拿去套的对象或许早已不是形成认知时的那个了,原先的结论不再成立也很正常。你在变,你周围的环境也在变,你身处的时代也在变,那么那些从外界得到的、用于认识外界的经验,是不是也该与时俱进呢。稳定是一种动态的过程,而不是将其它声音拒之门外。
盲目反对是最不可取的,那些期望之外的反而是最有价值的,它们是从已知向外拓展的起点。另外我发现很多人所攻击的甚至不是论点,而是提出论点的人。当你面对一个观点而气急败坏之时,恰恰说明了你对它无能为力。暂且先不讨论什么 agree to disagree 的,明明在讨论问题,偏要把情绪给掺和进来,那就是你的错。没错,这也是目前简中互联网的一大问题。值得讨论的用开放去对待,剩下的用包容去对待,没什么需要你为它大动肝火的,何况交流本就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。
另一方面,人和事都具有复杂性,谁也没法做到完完全全地了解,知道得越全面就能看得越立体,高维压缩到低维必然伴随着信息的丢失,何况从不同的轴去截结果也不尽相同。很多东西不是非黑即白的,没有必要非得把观点争个孰优孰劣,加个限定词再去谈问题大家都开心。
人是有局限性的,而交流就是打破局限性的一味良方。把自己罩住那终生也只看了几寸之内的世界。